7月21日,重慶日報頭版發布稿件《上半年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全域GDP突破2000億元》,跨版發布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羅藺署名文章《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及長篇通訊《兩江新區有力彰顯高質量發展引領高品質生活示范作用》,一起來看詳細報道。
↓ ↓ ↓ ↓ ↓ ▲ 重慶日報2021年7月21日第001版:要聞 上半年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規上工業利潤增長6.1倍,工業增加值率提升2.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超1/3。其中,汽車產量43.5萬輛,占全市近一半,實現產值740億元、增長34%。電子產業產值達1042億元、增長48%,光電子器件、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產量分別增長4.4倍、89.3%、3.1倍、40.5%。現代服務業持續提質增效,社零總額實現355億元,網絡零售總額實現39.4億元,分別增長30%和80%。 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招商引資合同投資額918億元,增長39%,市級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目標的87%。其中,新引進10億元級以上重大項目23個,長安高端品牌整車、康寧玻璃基板熔爐等重大項目先后落地,三一“燈塔工廠”落戶1年即投產;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擴建等一批民生項目開工,民生領域投資達42.7億元,增長32.6%。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新增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3家,累計達342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企業533家,增長68%;“雙創示范基地”兩獲全國表彰;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冊數字經濟企業550家、增長30%。 對外開放提質上量 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占全市31%;果園港中歐班列到發151班,增長94%;兩路寸灘綜保區服務貿易執行額達4億美元,增長近8倍;跨境電商交易額38億元,增長95%。 ▲ 重慶日報2021年7月21日第010-011版 加快建設 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中共重慶兩江新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羅藺 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我們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建設,持續提升果園港、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悅來國際會展城等開放平臺能級,積極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果園港獲批成為西部唯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實現水運口岸開放。兩路寸灘綜保區在全國12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中綜合排名第7位。悅來國際會展城每年舉辦國際性重大會展活動100多場。世界500強企業占全市超過1/2。 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打造重慶智慧之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智慧是兩江的別樣風景。我們把科技創新作為“一號工程”,堅定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高標準高質量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三大科創平臺,突出產業創新、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集聚科技型企業2752家、高新技術企業506家、市級及以上科研平臺達到342個,今年又集中簽約30余個科技創新重點項目、投資額達925億元。兩江協同創新區從無到有,集聚大學大院大所逐年攀升,達到35家;禮嘉智慧公園一炮打響,成為國內外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的經典案例;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增強,集聚數字經濟企業達5600家,智慧之城已成為新區新名片。 以高端產業為支撐,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產業是兩江新區的優勢和基礎,是立區之本。我們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重大產業平臺旗艦作用,加快做大做強汽車、電子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質發展金融、物流、服務貿易、商貿文旅、會展等服務業,“四梁八柱”不斷夯實,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百億級龍頭企業達10家,規上工業企業達327家,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均達到50%以上。汽車產業進軍高端化智能化,長安AB品牌、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車等延鏈強鏈項目成功落戶,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分別占全市55%、60%以上,獲批成為全國第四個、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京東方跨入全球高端顯示屏第一方陣,翊寶成為蘋果在全球最大的可穿戴產品生產基地。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寸灘片區、金山片區、禮嘉悅來片區、龍盛片區等重點城市組團加快建設。學前教育公辦率提升到52%、普惠率達84.6%,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區文化室建成率達到100%,全年空氣質量優良超330天。建成區綠地率32%、綠化覆蓋率42%,公園數量和密度處于西部前列,“百園之城”魅力彰顯。統籌發展和安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重慶日報2021年7月21日第010-011版: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慶祝建黨百年成就巡禮·兩江新區 兩江新區 有力彰顯高質量發展引領高品質生活示范作用 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狠抓科技創新“一號工程” 著力打造重慶智慧之城 ▲ 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 張坤琨 攝 ▲ 兩江協同創新區 艾爽 攝 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著力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 航拍果園港 馮旨意 攝 暢達的通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能級開放平臺落地。16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兩江,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以及中瑞、中德、中以等多個國際合作平臺落戶。 作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核心承載地,兩江新區與新加坡在金融、物流、信息、航空等領域開展了全面合作。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簽約項目37個,簽約金額107.5億美元,約占全市50%。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區、中新國際超算中心、萬國數據中心等平臺和設施正加速建設。 作為兩江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上半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約95%,占全市比重70%以上。“一帶一路”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不斷做大做強,進駐俄羅斯館、新西蘭館等國家館共28個;“七一”前,沉浸式國際化智慧街區——“絲路花街”建成投用,成為重慶新名片、城市新坐標。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上半年,兩江新區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增長6%;完成外貿進出口額1355億元、增長55%;新增市場主體1.2萬戶、增長4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著力打造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兩江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提供高品質生活供給、筑牢高品質生活保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兩江新區醫療衛生機構達382家,較5年前實現了翻倍跨越式增長,醫療供給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6月26日,作為新區“兩高兩區”十大工程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擴建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投資18.5億元,將打造“兩院三中心”,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養老中心建成投用,引入泰康之家“渝園”、宏善康享苑……在養老領域,一座座新區自建或新近引入的養老機構加快建設,為老年人創造了樂享晚年的美好生活空間。 兩江新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已建成43所中小學、129所幼兒園,中小學課后服務全市率先全國推廣;智慧教育在全市率先實現全覆蓋;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區并向全國推廣經驗······特別是在全區43所中小學中全面推行免費課后服務,讓學生在放學之后根據自己興趣,繼續拓展學習。“三點半課堂”為家長減負、更讓學生受益。 兩江新區還著力建設“百園之城”,把公園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發展,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努力繪就“產城景一體、業游居相融”的新畫卷。截至今年6月,累計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項目67個、面積達360萬平方米,新建成公園2個、累計達121個。 ▲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 藍天 攝 今年4月,光環購物公園正式投入運營,這座自然生態與城市功能完美融合的“城市自然共同體”,吸引了眾多居民前往打卡;在寸灘國際新城,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讓市民足不出戶“購遍全球”;禮嘉智慧天街、宜家—奧特萊斯、金州等商圈已經形成規模效應,消費品質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務化升級趨勢不斷加快。 站在新起點、邁上新征程,兩江新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牢記殷殷囑托、踐行初心使命、響應偉大號召,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引領、高品質生活示范作用,努力以新擔當新作為新業績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全域GDP突破2000億元





部分資料來源:重慶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