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形成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上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的提出,既給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長安汽車將堅定不移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將效率和軟件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到2030年,長安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量達到350萬輛。”4月19日,在2021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描繪了企業未來發展藍圖。
朱華榮以長安汽車“十四五”規劃及2030愿景發布會為事件切入點,宣布“攜手華為、寧德時代即將推出一款面向未來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全新高端品牌名稱即將公布”這一焦點信息。并結合產業升級背景,展現三方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臺CHN的成果,展望三方共建的高端品牌未來前景及行業意義。未來五年,長安汽車將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首批兩款智能電動汽車年內亮相。

氫能源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關注。長安汽車連續攻克了燃料電池冷啟動、燃料電池系統控制及系統高經濟性等多項難題,整車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完成國內首次燃料電池SUV-30℃冷啟動測試,整車氫耗低至百公里0.87kg。
長安汽車首款燃料電池SUV(CS75燃料電池多功能乘用車)已入選工信部第341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告。也成為該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持續邁進、加速向前的又一成果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領先的研發實力和完善的產業鏈布局,目前長安汽車正基于已有燃料電池整車及系統核心技術,加快推進新款燃料電池乘用車研發并計劃于2022年面市,進一步推動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化。
面對產業電動化趨勢,以及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提出的產業發展要求。長安汽車將進一步推進“香格里拉計劃”,加快低碳產品、低碳制造和低碳產業的發展。應用清潔能源,實現新能源智能管控,推動傳統制造向綠色智造轉變。
前不久,重慶市發布《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要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地。除長安汽車外,上汽紅巖等也正加速在氫能源領域的布局,促進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

上汽紅巖自2019年開始布局氫能源重卡,并且聯合捷氫科技、寧德時代等國內氫能源領域巨頭企業組成了強大的供應體系。其中,杰獅H6所搭載的氫能反應堆目前實測時間已經超過10000小時,折合成道路里程超過80萬公里,仍保持功率衰減不到10%,其輸出能力和耐久性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得益于硬核科技的加持,上汽紅巖氫燃料重卡在整車滿載的情況下,最大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公里,百公里氫耗僅為7.5—14千克,并且僅需15分鐘即可補滿氫燃料。
有數據顯示,目前成渝地區已有從事氫能產業的企業及科研院所近200家,氫能產業基礎良好,產業鏈條基本打通。
重慶明天氫能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明天氫能投資的燃料電池西南工程中心、燃料電池汽車維保中心、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等系列項目預計將于今年6月正式動工建設,并在2022年完成1000套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
“氫能源是新興產業,全球各地都處在起步階段。隨著產能的逐漸釋放,我們也希望能在重慶建設一個具有示范性的項目,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框架下推進西南地區產業的綠色轉型。”這位負責人說,明天氫能系列項目落地之后,將會充分發揮自身在技術研發上的優勢,協同本地政府、高校及上下游企業,結合重慶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協同推進重慶氫能源產業發展。
目前,兩江新區已引進和培育了明天氫能、德燃動力、江蘇清能等一批燃料電池產業的核心企業,落地了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氫能國檢中心,逐步完善了集燃料電池產業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制造、研發應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布局。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