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3日開始,重慶日報已經連續9天推出了包括汽車、電子、航空航天等9大產業鏈的深度報道,其中涉及到了長安汽車、重慶仁寶公司、零壹空間等在內的多家兩江新區企業。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順表示,這個系列的報道,他每天都會重點關注。“重慶日報的系列報道把重慶重點產業鏈的現狀、優勢和不足都進行了全面分析,內容詳實,也能為我們進行發展方面的決策提供幫助。值得點贊!”
李順說,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兩江新區“二次創業再出發”的關鍵之年。兩江新區將以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為基礎,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能級、形成產業特色、完善產業生態,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兩江新區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制造基地,云集了長安汽車、上汽紅巖、北京現代等10個整車企業以及20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完善。
近年來,兩江新區深度調整汽車產業結構,著力在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方面下功夫,整體發展勢頭強勁。今年1—3月,兩江新區汽車產業產值實現翻倍增長,增速達130%。
李順表示,在深刻把握汽車產業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的基礎上,兩江新區正推動汽車產業集中向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領域轉型升級。
其中,在智能網聯領域,兩江新區目前已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下一步將加大汽車與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融合發展,著力提升汽車產品的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互及決策能力,全面提高汽車產品智能網聯水平,構建良好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生態圈。
在新能源領域,兩江新區正推動現有整車企業加快開發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產品,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增程式純電動汽車,鼓勵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同時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新區還將加大與寧德時代、博世集團等巨頭的合作,在電池研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充電方式及環境的建設、出行方案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創新合作。
不僅如此,兩江新區還將推動核心零部件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重點突破汽車電子芯片、車載視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智能底盤等汽車增量部件研發,打造下一代智能駕駛座艙信息系統等產品,形成輔助駕駛系統、網聯終端系統的本地配套體系;
另一方面立足現有汽車零部件配套基礎,加快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和產品升級換代,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推動零部件企業積極融入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更好適應整車企業變化需求,實現產品和品牌向上發展。
電子產業方面,兩江新區也是目前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并初步建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的產業集群。今年1—3月,在京東方、萬國半導體、萊寶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之下,兩江新區電子產業同樣按下“加速鍵”,同比增長40.7%。
除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強之外,在配套方面,已有康寧玻璃、聯創電子、東進世美肯、法液空、住友化學等27家核心配套企業入駐兩江新區,基本形成包含玻璃基板、精密注塑、精密沖壓、光學膜、背光源、導光板、大宗氣體等完整產業鏈。
“重慶日報在‘重慶筆電產量全球“七連冠”背后的秘密’專題報道中提到,重慶筆電產業目前還存在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缺乏核心零部件、高精尖部件配件配套企業、技術上和華東等地區企業存在差距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兩江新區也在有針對性地進行部署,打一場揚長板強弱項攻堅戰。”李順表示。
比如,在新型顯示產業,兩江新區將加大在核心技術領域的探索,在量子點、印刷OLED顯示等前瞻性顯示技術領域加大理論和應用研究,同時推動科研機構、新材料生產企業、重點應用單位圍繞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技術攻關。
在集成電路產業,兩江新區則將著力突破高端芯片設計環節,不斷滿足5G通信、人工智能、汽車電子、超高清視頻等應用需求,同時做強集成電路制造和封裝測試,加快布局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特色工藝制造生產線,配套完善裝備、材料、先進封測等上下游環節。
李順表示,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向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與綠色化演進。未來,兩江新區將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加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對傳統工業的賦能作用,同時科學調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材料和關鍵環節,在有效打通堵點和疏通痛點基礎上,努力補上斷點,確保兩江新區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轉,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