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重慶兩江投資集團寸灘港城公司
新能源服務分公司運營的
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項目
登上人民日報
一起來看↓

原標題:重慶大力推動綠色發展——
精繡巴渝山水圖(活力中國調研行)
大江東去,穿巫山、削三峽,奔流至海。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慶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奮力建設美麗重慶。
以底線思維防治污染,繪就生態底色——
漫步長壽區桃花溪兩岸,碧波蕩漾,草木繁茂,飛鳥翩然。
作為長江一級支流,桃花溪曾被沿岸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多病”纏身。“看起來又黑又臟,都不想往那邊走。”附近居民張霞回憶。現在她常來河邊散步,“這是家門口的幸福。”
為恢復清水綠岸,長壽區開展桃花溪污染綜合整治行動,連通水系,整改小水電站23座,改造污水處理廠,建設二三級污水管網。連續5年,桃花溪年均水質穩定達Ⅲ類。
桃花溪的蝶變,是重慶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生動實踐。
助綠水長流,重慶排查整治1.5萬個入河排污口,搭建數字化監管平臺,守好入河“關口”;促藍天常駐,重慶對重點行業企業實施分級管控,督促企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2024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兩年保持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3天,PM2.5濃度下降8.4%。
以系統思維修復生態,重現山水本色——
夕陽西下,俯瞰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一片片梯塘小微濕地,恰似瓊玉揉碎,灑落山間。
誰能想到,這里曾因開采石膏礦,處處都是“天坑”“白肚”。2017年,獵神村痛定思痛,先后關停5座石膏礦。
因地制宜,對癥施策,梁平區以小微濕地為抓手,保護生態肌理。撫平大山“傷疤”,獵神村改頭換面。
“因反對關礦鬧得最兇的村民,曾把床搬到我家門口抗議。現在這名村民成了護林員,保護環境比誰都上心。”獵神村黨總支書記陳宗壽說,“以前‘靠山吃山’,現在‘養山護山’。”
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重慶各區縣持續發力:開州區漢豐湖畔拔起水上森林,為消落帶圍上生態緩沖“腰帶”;巫山縣恢復原有山形山脈、修補山體創面,“寧河晚渡”壯景重現……
“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正向縱深推進。”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亮出“成績單”: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基本完工,累計修復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7025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在55%以上,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1.67%,長江干流監測魚類較禁捕前增加58種。
以辯證思維引導綠色轉型,擦亮發展成色——
汽車還能當移動電源?
最近,重慶大學城熙街光儲充一體化智慧能源場站啟用,集“光伏+儲能+充電”于一體,部分充電終端能讓車輛反向放電至電網創收。
“用能也要‘精打細算’。場站可緩解高峰時的電網負荷,削峰填谷,又提高用電經濟性。”重慶清安能源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德勝介紹,公司正在積極發展儲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綠色轉型催生發展新機遇。重慶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空天信息等新興產業;國家級綠色工廠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9.5%;今年上半年,重慶電網累計消納新能源電量31.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25%。
在大渡口區,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綠色”板材,極大提升玻纖材料回收率;在南岸區,重慶美的通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落地綠色工藝技術,碳排放強度下降32.5%;在江北區,江北嘴中央商務區江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項目,讓江水化身“天然空調”,年減少碳排放約6萬噸……
減污、擴綠、降碳協同推進,巴渝大地上,處處見證綠色發展脈動。
部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