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山水一半城,公園旁邊是我家。
兩江新區將這種愿景變為了現實,通過產城景融合,實現了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的協同發展。
十年建設,兩江新區的產業布局已基本完成,正由成熟向“城”熟轉變。

在兩江新區,春天,你可以走進三板溪公園,漫步彩色步道,觀溪流風光,賞浪漫櫻花;夏季,480畝龍灣森林公園是“氧”生天堂;秋季,石河清公園大片的“粉黛花”盛開;冬季,不同風格的公園群,更是讓你一次耍不夠。
在兩江新區,配套如此多的公園、景觀步道,充分彰顯了“重視環境、生態優先”的產城景融合理念。

產城融合
讓城市功能為產業賦能
兩江新區需要產業,但產城融合,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最終訴求。
因此,兩江新區在招商引資、布局產業的同時,格外注重生活環境的塑造。
兩江新區在龍盛新城自西向東打造盛唐大道產業發展軸、兩江大道城市發展軸、御臨河生活文旅創新發展軸;水土高新城沿竹溪河兩岸打造方正大道高新發展軸、悅復大道創智發展軸;圍繞城市軸帶布局產業、商業、住宅和功能配套項目,位于中部槽谷、東部槽谷的“公園城市”正在悄然成形。
這是兩江新區生態優先、產城融合的真實寫照,百園之城在新區大地“爭相開放”。
龍興隧道開通后,從龍盛新城15分鐘就可快速通達江北機場。該片區按“功能驅動、產城景融合、一半山水一半城”理念,正在加速“文教體衛商”各項功能的完善,作為重慶未來城市建設的樣板,這里確定了低密度的城市建設原則,居住用地容積率控制在1.5以內,商品住宅建筑高度原則上不超過40米,制定出臺規劃導則,為打造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打下了基礎。

產景融合
種得梧桐樹“鳳凰”紛紛來
產景融合,是兩江新區另一個身份標簽,城區公園化、企業園林化是企業入駐的先決條件。
以兩江協同創新區為例,兩江新區在此打造了一個“啟動區公園”,毗鄰水天一色的明月湖,背靠蒼翠蔥蘢的明月山,面積10萬平方米,運動休憩點配置了智慧充電樁、智能節能照明、3D打印衛生間等,是名副其實的“智慧公園”“生態大園”。
科技創新類企業入駐于此,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為吸引高端人才、提升研發效能創造了機會。
位于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城的華能重慶兩江燃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看不見一個“煙囪”,聽不到機器的轟鳴,整個廠區花草掩映,一個個園林微景點綴其中,稱之為“花園式工廠”毫不為過。
像這樣的花園工廠,在兩江新區比比皆是。
兩江新區還布局了多個科技孵化園和企業樓宇,無一例外都是公園式園區。
以曙光魚復樓宇產業園為例,該園區共有18棟大樓,以1.5的超低容積率,打造了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企業公園,滿足了企業生產、生活辦公、休閑的全方位要求。
兩江新區不遺余力,追求產景融合,為后續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景城融合
百園之城激活全域旅游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兩江新區就像一個超大公園,不斷“城”熟。
兩江新區龍盛新城將打造綠色出行系統串聯公園景區,滿足市民騎行、徒步需求,粉壁、魯家溝等多個公園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水土高新城的云頂山公園、云興體育公園、思緣公園、飛馬李子坡公園及竹溪河景觀工程一期項目、水滴橋水系公園已經建成投用,竹溪河景觀二期工程、紅旗水庫水系公園等多個公園正在建設中。預計到2025年以前將建成10多個主題公園,可滿足市民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的不同需求。
這些新建的公園、親水綠道,都位于兩江新區,既增加了旅游資源,又優化了人居環境。兩江新區原有的各大旅游景點,則因新景區的紛紛加入,更具人氣。

兩江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兩江新區正在做規劃,將區內各大景區串聯起來,形成旅游環線,通過交通接駁,方便游覽。
探尋人文歷史,有600年歷史的龍興古鎮;尋覓舊時光,有“國潮風”的兩江國際影視城;想體驗極限運動,有際華園······加上星羅棋布的生態綠地和市政公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兩江大地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兩江新區不片面追求“世界工廠”,而是生態優先,將宜居宜業宜游做到了極致,這樣的發展思路,才更具活力。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