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排頭兵,再踏新征程。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兩大定位: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制定兩大目標: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到2025年,兩江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
在“十四五”開啟新局的關鍵節點,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專門出臺《意見》。作為重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兩江新區將在擴大開放、自主創新上再挑重擔,續寫新篇章。
梳理發現,這個《意見》透著“新”和“實”。裝足“鮮貨”,“干貨”滿滿,從兩個定位、兩個目標,到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再到產業布局、社會發展……路徑明確,可操作性強。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OS-X火箭首飛成功。萬難 攝/視覺重慶
“底氣”何在
作為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十年發展歷程,碩果累累——
先看經濟總量:兩江新區規劃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占重慶全市8.2萬平方公里的1.46%,卻貢獻了15%的GDP和工業產值;
再看開放指標: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中,兩江新區占比約30%;入渝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一半入駐兩江新區;
又看產業布局: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中新專用數據通道等均布局于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值占全市約15%;汽車是重慶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兩江新區的汽車產量占全市約60%……
以上數據清楚顯示,在產業結構調整、創新創造活力、開放環境優化、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兩江新區均取得顯著成就,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排頭兵作用名副其實。

▲位于兩江新區的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建設重慶智慧之城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為重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賦予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發揮產業發展“旗艦”作用的重要使命。
兩江新區發展又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江新區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主要領導多次赴兩江新區的產業園區、創新平臺、樞紐港口調研指導,多次對兩江新區提出要求,并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出臺文件,指導和推動兩江新區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在“十四五”開局之初,重慶及時出臺《意見》,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是重慶立足“兩點”定位、實現“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的具體實踐。

▲1月15日,在兩江新區果園港,兩臺橋吊正忙著將集卡上的集裝箱吊裝到集裝箱船上。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先看“兩大定位”——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設重慶智慧之城。
門戶是進出必經的關口,這是兩江新區在內陸開放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集聚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等開放平臺的兩江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重任在肩、義不容辭。
而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則是兩江新區乃至重慶順應新一輪技術變革、勇立數字經濟潮頭的必然之舉。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在重慶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的征程上,理應上主戰場、成增長極、當排頭兵。
再看“兩大目標”——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引領”“示范”這兩個表述,就有帶頭、帶動之意,就有創造、創新之意。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被賦予更重大、更新的使命。
細化這“兩大目標”,即:到2025年,兩江新區要實現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加速集聚,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全面激發,開發開放能級西部領先,智能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群,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GDP突破5000億元。
打個比方,兩江新區的未來,就是建設成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樣板間”。

▲1月4日,在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京東方展廳,OLED柔性屏產品在此展示。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實”在哪里
《意見》還描畫出脈絡清晰、實實在在的“施工圖”。兩江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表示,接下來,兩江新區將在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突出抓好創新這一核心動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以高水平實施“科創+產業”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緊盯突破“卡脖子”技術,瞄準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建立多層次創投服務體系,促進創新鏈與資本鏈、人才鏈、產業鏈有效互動,催生新興上市主體,全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生產能力,助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
二是突出抓好高端產業引領,加快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要發揮好旗艦作用,統籌鍛長板、補短板,加強跨區域產業協作配套,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實質進展,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在汽車和電子產業方面聯動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三是突出抓好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加快打造引領時代的智慧之城。統籌推進智能制造、智能產業發展、智慧場景構建,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快建設“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雙核心區”。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加快打造中國軟件名園,魚復、水土、龍興等產業園區加快打造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智能制造創新走廊,禮嘉悅來聯動打造“智慧園”城市功能名片。
四是突出抓好更深層次改革,加快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示范區。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作用,依托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戰略平臺,積極開展差異化、首創性改革探索,推進國企、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率先試、出經驗。對標先進地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五是突出抓好更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建好樞紐港、拓展大通道、做強大平臺,全力打造果園港、兩路寸灘綜保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積極爭取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努力在全市和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發揮對主城都市區發展的引領作用、對“兩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加強與天府新區、萬州等地區域協同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六是突出抓好城市治理提升,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堅持以人為核心,堅持全生命周期理念,深入踐行公園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大力發展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加快寸灘國際新城打造國際消費集聚區,加快龍興足球場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中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生態人文新區,繪制產城景深度融合宜居宜業宜樂宜游宜商的新畫卷。

▲兩協同創新區。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藍圖在前,重在落實。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加快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將繼續發揮主戰場、增長極、排頭兵作用,為重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