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重慶日報精心策劃、重磅推出《重慶日報新聞會客廳·高端訪談》欄目,旨在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整合全媒體矩陣,助推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全領域拓展,更好地弘揚正能量,發出好聲音,唱響主旋律。

《重慶日報新聞會客廳·高端訪談》針對最新熱點新聞事件、政策決策,邀請以黨政領導或行業領軍人物為主的訪談嘉賓,為大眾解讀相關話題。首期欄目邀請到兩江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介紹兩江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情況,并講述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兩江新區如何著力提升五個能級,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

彭靖:重慶日報的讀者朋友們,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重慶日報全新啟動的人物訪談節目《重慶日報新聞會客廳》,我是重慶日報主持人彭靖。
彭靖: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重慶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動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聚焦戰疫情、戰復工、站脫貧、戰洪水,推動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兩江新區作為全市開放門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許多令人稱贊的做法。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什么能獲得專家和企業界的廣泛好評?為此我們請來了兩江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向大家揭秘背后的經歷,共同分享兩江新區開放發展的精彩故事。志杰主任您好!
王志杰:主持人好,重慶日報各位讀者大家好。
彭靖:作為2020年度“重慶優化營商環境十佳案例評選”活動中特別案例獎獲獎單位,一定程度上說明營商環境得到了社會和市場的認可。今天想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兩江新區在提升營商環境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志杰:兩江新區作為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在黨中央親切關懷、重慶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在對標世界頂尖水平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兩江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任務的戰略平臺,市委要求兩江新區強化“領跑”西部開放開發的擔當,對標世界頂尖水平。對標世行標準,對標先進地區,加快完善智慧政務建設,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另一方面,我們著力打造營商環境的核心承載體——各類產業園。近年來,兩江新區先后布局了中韓、中日、中瑞、中意、中新、中德等一系列國際產業園,有針對性地促進項目引進、產業互動、貿易往來、技術合作、人才交流等國際合作。
二是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兩江新區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在政務服務一體化發展上合作,將共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兩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將針對企業和群眾關注度高、獲得感強的審批服務事項,進一步探索兩區業務全流程再造,建立“異地同標”的便利化政務服務機制,最終實現兩江新區、天府新區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
三是在放管服改革中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我們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新區出臺了“放管服”改革40條、《兩江新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項行動”方案(試行)》等,目前,兩江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司法局、應急管理局等多個部門已經實現了100%業務網上受理。前不久,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正式投用,開辦企業、工程建設、市場監管、出入境、辦稅服務、社會事務、不動產登記、社會保險、人才等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此“一站式”完成,服務更加智慧化。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繼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按照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要求,精準發力、精準施策、主動服務。牢固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的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常態化開展主動服務、上門服務、一線服務、保姆式服務,當好服務企業群眾的“勤務員”。同時,結合企業和群眾需求,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最大限度壓減辦事環節、材料、時間、費用。繼續深入推行線下“一窗綜辦”、線上“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進一步增強改革的協同性時效性,推動各項任務清單化、項目化、政策化落地落實,促進新區營商環境制度完善、體系優化、能力提升,推動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彭靖: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那么兩江新區將如何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
王志杰: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謀劃好各項工作對兩江新區至關重要。我們將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兩大定位,圍繞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兩高兩區”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敢于擔當,發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思想破冰引領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突圍。
一是提升創新能級,在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以高水平實施“科創+產業”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緊盯突破“卡脖子”技術,瞄準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資本鏈與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有效互動,催生新興上市主體,全力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策源力、新興產業策源力,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助力西部科學城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
二是提升產業能級,在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發揮旗艦作用,聚力增強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統籌推進鍛長板、補短板,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汽車、電子兩大支柱產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實質進展,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在汽車和電子產業方面聯動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快建設“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努力成為重慶“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示范窗口。
三是提升開放能級,在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聚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建好樞紐港、拓展大通道、做強大平臺,全力提升果園港、兩路寸灘綜保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平臺能級。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極開展差異化、首創性改革探索,爭取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發揮對主城都市區發展的引領作用、對“兩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加強天府新區、萬州協同發展,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四是提升城市能級,在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堅持以人為核心,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項工作,加快寸灘國際新城打造國際消費集聚區,加快龍興足球場打造國際體育賽事中心。加快推動寸灘片區、金山片區、禮嘉悅來片區、龍盛片區等重點城市組團建設,繪制產城景深度融合宜居宜業宜樂宜游宜商的新畫卷。同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五是提升擔當能級,在打造一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雄獅鐵軍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聚力增強從講政治的高度做經濟工作的政治擔當,提升干部隊伍抓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實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提高“七種能力”,發揚專業精神,增強綜合能力,打造一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雄獅鐵軍,發揚三只牛的精神(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真抓實干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彭靖:王主任,請用幾個關鍵的形容詞形容兩江新區。
王志杰:首先是兩大定位和“兩高兩區”發展目標。兩江新區正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兩大定位,圍繞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兩高兩區”目標,在“十四五”中開好局、起好步。
“創新、智慧、開放、產業、生態、城市”,這6個關鍵詞也可以很好地形容兩江新區。“創新”是兩江新區發展的最大動力和核心,新區正大力發展兩江協同創新區,將其打造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范區。“智慧”是兩江的別樣風景,新區正全力打造重慶智慧之城,使其成為重慶的城市名片。而“開放”是兩江的文化基因,新區正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主動承接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產業”是兩江新區的基礎和最大優勢。新區將全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高質、高新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動汽車、電子兩大千億級支柱產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快建設“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
“生態”是兩江新區的發展本底。新區將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目前新區已建成約120個公園,公園各具特色,真正實現了“開門見綠,7分鐘可達”。“城市”是兩江新區特有的形象氣質代表。新區將全力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樣板,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宜商的國際化現代城市。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見傾心,再見傾城。兩江新區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歡迎大家到兩江新區投資、創新、創業、創造,享受高品質生活。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