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姜輝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黨的二十大前承百年大業、后繼復興偉業,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戰略藍圖,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緊扣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謀劃了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未來發展的定位、目標和要求,提出要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重慶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把工作放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去謀劃,置身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中去安排,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重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紅巖精神成為重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鮮明的人文底色、最閃亮的紅色標識。圖為“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在“紅巖魂”廣場舉行。
堅決擁護“兩個確立”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取得新成效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戰略意義和實踐意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持續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著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引向深入。一是再強化學習領悟。用好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員干部集中培訓輪訓、“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網上展館等載體,深入開展研究式、討論式、體驗式學習,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再拓展宣傳宣講。豐富載體、創新手段,做好集中宣講,開展面對面、互動化、分眾化宣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辦好“全面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重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等專題專欄,深化“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開展“放歌新征程·禮贊新時代”文藝宣傳活動,全景展示全市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場景。三是再提升落地轉化。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深入開展大調研,籌備召開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
著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一是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教育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二是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干部群眾熟練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三是以扎實的研究支撐理論武裝。實施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學理化闡釋,舉辦論壇和學術研討會,做靚“渝字號”社科品牌,推出一批有辨識度的成果。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開展“學習新思想”微宣講,深化“六進”“榜樣面對面”等宣講,推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三進”工作,打造一批理論傳播融媒體產品,讓理論傳播變得更加鮮明、生動、可愛。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提供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這一主題主線,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作出了部署安排。我們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委中心工作,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著力形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主流輿論強勢。一是圍繞“強信心”加強正面宣傳。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精心做好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點政策宣傳解讀,開展“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主題宣傳,做好“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等主題采訪,宣傳好“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的實踐和成效。二是圍繞“聚民心”強化輿論引導。建強重慶市新聞選題管理平臺,打造“民聲直通車”融媒體問政平臺,組織新聞工作者深入新重慶建設一線發現活新聞,以百姓視角鮮活講好巴渝大地新變化。三是圍繞“暖人心”壯大網絡正能量。加強“正能量稿池”等機制建設,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精心組織網上重大主題宣傳。
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重慶聲音。一是建立外宣工作目標效能體系。瞄準把重慶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傳播中心城市這個目標,推進城市國際傳播能力平臺、陣地設施、創作生產、傳播方式現代化,推動媒體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和文化傳播市場化、社會化、交互化。二是構建國際傳播能力平臺體系。一體打造核心平臺、基地平臺、智庫平臺、傳媒平臺,加快建設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帶動形成覆蓋全市的國際傳播專業矩陣,建設國際傳播創新基地和對外文化交流基地。三是做亮城市傳播品牌項目體系。實施“陸海之約”中外交流、“感知重慶”好感傳播等項目,打造新重慶陸海之城開放形象、活力之城都市形象、山水之城綠色形象、人文之城多彩形象。
貼近生活 服務群眾 推動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黨的二十大明確建成文化強國是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之一,并要求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成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我們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深入推動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著力抓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一是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體系。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審查機制,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辦好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大思政課”,做大“感動重慶”“重慶好人”等品牌,建設“時代新人庫”“時代新人館”。二是傳承紅色基因。實施紅巖精神傳承弘揚工程,加強紅巖精神內涵闡發和宣傳推介,高質量建設紅巖文化公園,推動《重慶市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規定》全面施行,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三是推進文明新風滿巴渝。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開展誠信建設和“家風潤萬家”活動,深化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精品示范帶,推動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著力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一是推出渝派精品力作。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現實題材文學精品創作工程,落實文藝精品獎勵實施辦法,抓好重點文藝院團建設,策劃推出電影《開山人》、電視劇《天下同心》等重點作品。二是構建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行動計劃,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建設村(社區)書架工程,建設一批鄉情陳列館、文化禮堂、非遺傳承體驗場所,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高質量建設長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推進長江詩詞數字化及應用傳播工程,實施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推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三是提升文化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做大做強文化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守正創新 精業篤行 打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許多新的更高要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我們堅持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機制,以思想認識新飛躍謀劃發展新藍圖,以推進工作的新路徑開創事業的新局面,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著力建設全媒體宣傳傳播體系。一是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設全市統籌的融媒體平臺,打造市區兩級共享共用的“媒體大腦”、“指揮中心”和“內容數據庫”,加快推進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廣電集團(總臺)數字化改造提升,整合優化“中央廚房”,加強融媒體技術平臺建設,深化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二是健全“三情”聯動機制。加強重要媒情、網情、社情監測分析和研判處置閉環管理,第一時間發現“三情”,第一時間權威發聲亮明態度,及時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著力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數字化改革。一是抓好整體制度設計。推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納入重慶數字社會建設,納入文化強市建設,納入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在學習引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算法推薦、XR(擴展現實)、Web3.0等技術方面先行探索,掌握技術賦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動權。二是推動精神文化產品、服務和業態數字化。建好用好理論學習宣傳信息化平臺,創新開展云宣講、云研討,將數字化融入新聞生產、傳播、分發各環節,用好新技術手段,發展新型媒體、智慧廣電、數字出版、網絡視聽等新業態,抓好文藝出版精品的數字化呈現和傳播,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數字化代表性項目。
部分資料來源:2023年第5期《黨建》雜志 重慶發布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