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聞聯播發布報道《川渝加快構建“科創+產業”協同創新鏈》,關注兩江新區區域協同創新成果,一起來看詳細報道~
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賦予重慶和四川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國家級新區的兩江新區,通過與天府新區強強聯手,加快與四川的科創、產業融合,讓“區域協同創新”奏出最強音。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技術的前沿研究正加快推進。

去年10月,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與天原集團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材料研究,攻克鋰電池技術難題。


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研發工程師、博士后韓淼介紹,通過技術協同創新,目前他們的項目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所開發的富鋰錳正極材料,相比較于目前主流的高鎳三元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有望在下一代車用電池上使用。

落地兩江新區兩年多來,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已與30多家川渝地區企業及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共建實驗室。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技術負責人王萌表示,將圍繞新能源汽車、先進儲能以及能源互聯網應用場景,聯動四川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突破。

在果園港,記者看到每天都有上千噸鋼材從四川運抵重慶,其中部分鋼卷即將運往蒂森克虜伯的生產車間。

重慶果園港散件碼頭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李相元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果園港每月大約有7萬噸鋼材是從四川運來的,全年預計達到100萬噸。果園港鐵公水綜合運輸平臺,激活了川渝兩地鋼材市場交易的活力。

鋼卷從果園港送到車間后,將進入彩色的智能化生產線,經過加熱、涂鍍等九道工序,蛻變出來的將是強度達到600兆帕以上的先進高強鋼,而這樣的工藝在西南只此一家。

鞍鋼蒂森克虜伯(重慶)汽車鋼有限公司產品技術經理張增樞接受采訪時說,600兆帕以上超高強鋼,是他們與攀鋼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開發的產品,目前已經實現了產品的系列化和產業的屬地化,成為汽車輕量化和節能減重的首選材料。

自2015年在兩江新區投產以來,鞍鋼蒂森克虜伯便同步開拓了四川市場,目前企業每年發往成都的鋼材接近2萬噸,帶動兩地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為了提升競爭力,我們與四川的研究院進行合作,進行汽車全產業鏈的協同和布局。”鞍鋼蒂森克虜伯(重慶)汽車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佩林說。

圍繞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去年以來,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已多次舉行聯席會和交流互訪,今年4月,兩大國家級新區聯手成立了包括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科技創新、文創會展、現代金融、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生物醫藥等在內的八大產業旗艦聯盟,吸引了近400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加入。


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局長、兩江新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建彬表示,他們將以八大產業旗艦聯盟為抓手,推動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的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堅持項目化、清單化推進,發揮好政府主導、市場引導、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打通兩地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兩地價值鏈、創新鏈。
部分資料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重慶兩江新區
? 2020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0014939號-1
渝公網安備 50011202502943號網站建設:指引科技